诗歌频道
现代诗歌抒情诗歌禅心诗意文言诗词
散文频道
原创美文乡土夜话都市情感拟物抒情写人记事新散文
中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童话寓言传奇故事
长篇小说
现代小说都市传奇青春校园商战言情军事历史悬疑武幻
随笔杂文
读书笔记人生感悟思想随笔杂文评论
书画长廊
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名家风采创新园地
工艺展厅
民间雕塑手工艺鉴赏瓷器玉石设计作品传统工艺手工制作
小作家频道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发表

躬身:先倾听,再创作 ——我眼中的陈玉福老师

作者:qianmo01  发表时间:2023-06-08

 原先不喜赞歌,溢美之词,也不太会写歌颂颂扬的文字。可直到有一天,走近一些人,看到了他们在专业方面的认真和坚持,佩服感油然而生,诉说感也会自动涌出来。

——题记

 

 

躬身:先倾听,再创作

 

——我眼中的陈玉福老师

文丨王丽萍

 

“早上四点起床,洗漱完毕开始创作一直到七点多一点,6000字的创作任务就完成了。之后出门跑步,一个小时后回来,自己动手喂饱肚子,白天大多数时间就是读书学习和应酬。这个习惯坚持了近20年。”

这是我2012年在北京见到陈玉福老师,我问起他的创作时间时他给我说的话。那时候,我不敢相信,凌晨四点钟正是睡觉最香的时候啊。可后来,去了几次老师家里,师娘无意之中或多或少的佐证过老师的创作习惯,从那以后我才确确实实相信了。这无疑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关于一个作家坚持创作相关自律的警示了。

一个人做一件事,持续三年五年尚且不容易,可坚持15年甚至更多时间,这其中的毅力,在我看来已达到“匠人匠心”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了。

席慕容说过:“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这长长的一生,对于夜以继日码字的人来说,三五卷书,百万字、千万字,唯有指上的老茧可依,听起来悲壮,说起来几多辛酸,只有“点灯费蜡”同样心路的人,才懂其中滋味。

想想第一次和老师见面是2009年,那时候我在兰州姨妈家住,当时在老师儿子的工作室上班。老师当时正筹备自己的新书发布会,知道我爱好文学,他特意发了新书发布会的策划方案给我,让我提意见。

有一天中午的时候,我接了老师的电话,他让我去他家里一趟。

我打车到了约定的小区门口,有一位衣着朴素的阿姨在门口等我。

她中等身材,圆圆的脸庞,留着齐耳短发,身穿一条暗色系长裙,外面套着黑色镂空的针织衫。她朝我笑了一下,操着武威方言,很快我也用方言回应她,因为乡音,一下子拉近了我俩的关系。

我说:“阿姨这浓重的武威腔,你可是原汁原味的保留着。”

阿姨笑:“普通话,我可是一句都说不来,想学,可一直学不会啊。”

我们边走边聊,跟着她进门,就看到了书房里黑胡桃色的大书柜,一个书房三面墙是都是书柜,里面都是书。好家伙,给我的感觉是走进了图书馆。

阿姨热情地给我倒水,屋子收拾打扫的很干净。

我说:“果然是书香之家啊。”

阿姨无奈笑道:“可不是?到处都是书,隔三差五的我还得倒腾倒腾。”

当天下午我抱着一沓资料回了办公室,里面是发布会的讲稿、邀请嘉宾的名单、新闻通稿,还有设计的邀请函,甚至座位顺序排名老师都列了一二。我真心佩服一位作家事无巨细的能力。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和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每逢春节,也会发个信息互表祝福。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老师保持着关注,他也像个长辈一样,时刻关心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2000年,陈老师的《1号会议室》面世,在全国书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半年时间内重印了七次。后来陈老师的长篇小说“1号系列”其他作品陆续出版发表,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是“1号首长系列”长篇小说又面世了:《1号首长:省纪委书记》《1号首长:新区一把手》这两本书在网易读书雄踞第一位和第二位。1号系列和1号首长系列中的五部作品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畅销书排行榜。(《1号会议室》《1号考察组》《1号检察官》《1号首长:省纪委书记》《1号首长:新区一把手》。)不仅如此,先生的《1号首长:新区一把手》获得“中国法治文学大奖赛长篇小说奖”;“1号系列”长篇小说第一部《1号通缉令》还获得了“中国网络文学十大杰出小说奖”的殊荣。由此,“1号作家”正式成为了陈玉福老师的标签。紧接着,他又陆续推出了“1号女子系列”长篇小说《女国土局长》《女代理市长》《女刑侦局长》等和“国家系列”长篇小说《国家使命》《国家职责》等作品。出门到街上溜达,遇上书摊,总能看到老师“1号”打头的作品。

 

后来,老师到北京去发展,一下子进入了影视剧领域。一次,我和爱人一起去北京,去老师北京的工作室看他。问及他的创作习惯是怎样养成的时,他说了开头那段话。今想起,那些话说来看似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其实是他沉甸甸书写人生的缩影和追梦阶梯的持续见证。

其实当年陈老师在甘肃早已小有名气,可他还是放弃了在兰州合家欢乐的小日子,在北京生活和发展。

老师说为了追梦,他一直在不懈的努力。我问他为什么突然写起电影和电视剧本了?他告诉我,在这之前,“官场小说”“官场作家”在他心目中一直是很崇高的称谓,可一些所谓的“官场作家”胡写八写,把共产党的干部写成了“吃喝嫖赌抽”,无恶不作的恶棍,“洪洞县里无好人”。他觉着没有必要和这些人搅合在一起,所以,他转型进入了影视剧行列。

初涉影视剧,给人当枪手,一集剧本才两三千元钱,为了生存下去,他咬牙坚持。在北京,又是影视剧行业,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那一段时间,他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真是一言难尽啊。事业无从谈起,柴米油盐都是压力。他在北京自己租房子住,后来用“1号系列”作品的版税在北京买了房子,在国家经济文化的中心有了安身之地。这时候,他才开始心无旁骛的潜心创作起影视剧本来了。

后来中央电视台老师的40集电视剧《女人的抗战》播出,在甘肃电视台看到了老师的35集电视剧《1号情报员》;紧接着,老师的编剧作品《建军大业》剧本获得了国家首届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我赶紧到新华书店花了88元买了一套陈老师的长篇小说《建军大业》。这部书写的非常好,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装帧设计很是漂亮,我自豪的在同事们面前炫耀,作者是我的老乡也是我的老师。

时隔两年,老师的电视剧本《建军大业》拍成了电视剧,改名为《热血军旗》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代播出,老师这部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解放军90周年的作品使他一下子进入了全国优秀影视剧编剧行列。第二年的四月、八月这部电视剧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中国电视剧金鹰大奖。听到这样的消息,我高兴的给家人宣布:我的老师获国家级大奖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大奖。那些日子,我们一家人都替老师高兴。

这时候我想,在这之前,他就是甘肃文学家的一面旗帜了。面对成绩,他没有自满,而是不断地进取,在书写和坚持自我创作的道路上,他有清晰的自我规划,并付诸实践和行动力。今天,他终于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让梦想抵达了理想的彼岸。

记得当时,他在创作《女人的抗战》时,还发了小说初稿和自己改编的剧本,电视剧本还发表在了《中国作家》杂志上,我于是对照学习。我是个偏执的人,对喜好又有偏执,我无法像老师那样痴迷钻研向着一个目标横下决心,所以这么多年我随心所欲地停停走走,也习惯了满足了偏于一隅的生活。偶尔老师也会敲打我。写作和学习是需要恒心和毅力的事情。他会讲起三十年前他的努力也曾失败过,他也彷徨过。然后一直坚持创作,并躬身深入一线采访。我记得写抗震救灾那篇纪实文学时,他在灾区一月;他写《女人的抗战》时,为了收集素材,在东北住了一年。

他说:“人生就是不断咬牙坚持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在事业陷入一个胶着的瓶颈状态,要想打破这种胶着,就必须要做出改变。”我想,这种本然的表达方式,内心既然欢喜,必然也会随着心灵感应的传输带,输送给每一人,令所有人有所触动,如果心中荡漾涟漪,不断拍案,向着浪花欢呼,并努力新生,有所欢喜,那是最好不过的。

2014年,听说老师被省委省政府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了甘肃,当上了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次回到家乡,老师可以说是衣锦还乡啊!他在北京十几年,最终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到甘肃后,他为读者奉献了描写家乡的长篇小说《西凉马超》《西部人》《中国镍都丝路花城》《八声甘州之云起》《张掖传》等作品,其中《西凉马超》入围茅盾文学奖,《八声甘州之云起》获《长篇小说选刊》年度金榜长篇小说奖,《张掖传》在豆瓣的评分达到了9.6分。反映张掖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登上了国刊《人民文学》杂志。还有其他歌颂甘肃省张掖市的短篇作品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为宣传地方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不仅如此,他“深扎”张掖三年,为张掖文学青年举办了两届作家高研班,一届编剧高研班,要不是有人作梗,诗词高研班也办起来了。目前,这三届30位学员,创作出了长篇小说17部(部分已经出版),电影剧本五部。经他的介绍和推荐,在短短的三年中,加入中国延安文艺学会的会员27位,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6位,加入甘肃省作协会员16位。在他的努力下,张掖的长篇小说创作由过去全省倒数第一现在成了全省前三位。他举办的作家高研班、编剧高研班被媒体誉为“大西北的鲁院”。他本人的创作也迈上了新台阶,为学员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2018年以来,老师历时数月吃住在八步沙采访,和八步沙的治沙人交朋友,写下了《八步沙》《治沙愚公》《绿色誓言》等长篇作品,其中获得年度优秀长篇小说一部,入围“中共100年100部红色经典长篇小说”一部。根据上述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本不但登上了《中国作家》等杂志,还获得了“中国作家优秀电影剧本奖”、“中国电影金鸡奖”,还获得了了中国电影优秀作品资金扶持和中国电视剧现实题材优秀剧本国家扶持基金。

老师告诉我,他在八步沙搜集创作素材时,是刚刚下过雪的季节,他穿着棉衣棉鞋,找到一个朝着阳光且没有积雪的地方,躺下来感受沙漠的气息。

“躺下来感受沙漠的气息”,单就这个画面而言,让我非常的感动。

《西凉马超》以一代名将马超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传奇经历,书写了自强不息、惩恶扬善、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入围了茅盾文学奖;《张掖传》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富含情感的笔调、哲学的思考,立体再现张掖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人文社会演化以及几千年来传唱不衰的故事,还浓墨重彩地雕琢了一个面目可亲、婉约灵动的新张掖,深情演绎了从昆仑之巅走向弱水之畔的金张掖。在今年的伦敦国际图书展上,《张掖传》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被翻译成了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我提醒他注意休息。他说:“看目前的精神状况,再写20年没问题。”

我问老师:“你许多小说的人物,你都要去找原型体验生活吗?”

陈老师说,“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有原型的。我写官场小说那么多年,每一部作品我都要实地去采访,去了解事实,然后才下笔的。”

说起陈老师的报告文学,他说:“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时代与地域特色”、“靠近人物生活的地方,了解风土人情”这是作家创作的基本功。这些年来,陈老师除了创作长中短篇小说、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和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外,其报告文学创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陈玉福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值得尊敬的作家、学者,他用一颗鲜活的心,感受生活;用一颗坚持的心,保持激情创作。

电话采访结束时,陈老师夸赞我做的杂志很漂亮,还帮我转发公众号支持。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为了支持我的工作,他把近期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给了我,充实了我下一期的杂志。

看到我在文学事业上取得了小小的成绩,陈老师很高兴,继续鼓励我,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结束电话采访时,他用在大学里讲了十多年的关于成功的公式激励我:信念+勤奋+坚持+创新=成功!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