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频道
现代诗歌抒情诗歌禅心诗意文言诗词
散文频道
原创美文乡土夜话都市情感拟物抒情写人记事新散文
中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童话寓言传奇故事
长篇小说
现代小说都市传奇青春校园商战言情军事历史悬疑武幻
随笔杂文
读书笔记人生感悟思想随笔杂文评论
书画长廊
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名家风采创新园地
工艺展厅
民间雕塑手工艺鉴赏瓷器玉石设计作品传统工艺手工制作
小作家频道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发表

独立于天地间,专注走向未来

作者:qianmo01  发表时间:2023-06-08

 简介:

朱忠宝,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原外语部主任。1963年河南大学毕业,六十多年来在书法、教育、翻译、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

书法方面:从上个世纪70 年代以来,以数百块區额遍布中原大地,同陈天然、唐玉润先生一起被誉为中原老一代“书坛三杰”;参加了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代表团,赴东南亚几国传播书法艺术;受联合国、纽约邀请书法交流,并被美国华人协会授子 “誉会长”;被纽约 “诗琴棋会” 聘为“艺术顾问”,受“全日本书法协会”邀请书法交流展,国务院侨办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作为“文化部的西部万里行”名誉团长,赴西部访问并捐赠书法作品;关爱残疾人受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亲切接见。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子,“德艺双馨爱心艺术家”;航天部邀请为航天英雄翟志刚、刘洋、刘旺赠送书法作品;无偿收徒数百人,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薪火相传做出了积极贡献,批准成立了朱忠宝书法艺术研究院。

教育、翻译方面: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医药英译研究工作。参加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的中医药英译专家团队,在三十多部中医英译著作中,曾担任主编、主译、总编译,填补了多项中医药英译的空白,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聘为中国中医药翻译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委员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批准成立了朱忠宝中医药翻译研究院。

 

    

独立于天地间,专注走向未来

 

 文丨王欣

 

在郑州道路两旁经常能看到的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梧桐树,行走树下,感受这天然高大的凉棚,不仅遮风挡雨,还有奉献和活力的象征……梧桐树,用自己的繁茂的方式生长,不经意就用身体筑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郑州城市的形象符号而我今天要说的一位老先生,是属于郑州这座城市亲手在人民路栽下梧桐树——朱忠宝。

 

得偶然机缘,随赵绍辉和李杰两位朋友去拜会朱老先生。一进门就被朱老家里的文墨气息所吸引,墙面上挂着书画作品,书架上满是书,偌大的书画桌占据了客厅三分之一,书画桌上方笔墨纸砚俱全,桌面上写好的新字,笔墨未干。

 

听朋友说,朱老有好几重身份:慈善家、外语教授、翻译家、主编、书法家。

当朋友说,我们想做采访写稿子,朱老像个孩子一样连忙摆手拒绝。

“不值一提的,说出去会被同行笑话。退休了,年龄大了,老朽了,也啥值得可炫耀的;唯一能炫耀的就是我比你老点,读书多点,会毛笔字,还收了徒弟。朱老倒是很风趣。

 

很早我就看到过一篇文章,提到八十年代,朱老的榜书在郑州及其他各地市就随处可见,如“黄和平百货大楼”、“香格里拉大酒店”、"红旗大楼”、“河南省肿瘤医院”等刚劲有力的题字也看到2016年来自全国的百余名书法爱好者拜他为师。一次收百余名弟子,这是我想象不到的阵仗,颇有江湖各界高手齐聚的意味。

 

我们几位调侃着“河南拜师之最”,朱老又连连摆手:“不值当说。不过我收徒弟却是认真的,就想让爱学习的人,学好书法,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你是中医学院教授,怎么想起练书法的?”作为初次见面的人,自然可以问出所有人关注的问题。“你想过出名吗?”

”纯粹就是喜欢我小时候就喜欢,除了英语,还有书法教学和翻译闲暇之余,拿起笔,静静地临帖,创作,不敢间断。”朱老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微笑着一脸认真道。[!--

当我问及他在推广中医方面,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感受时,朱老勉为其难又笑了:“我这一辈子就是把书教好,把书翻译好。等到《英汉中医大词典》完成之后,我的中医翻译事业也该画上句号。”

 

他停顿了一下,陷入了沉思,然后缓缓起身,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接着道:“1958年我被保送到河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外语教学工作51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管理局为了让中医走向世界,组织全国英语专家,要求把所有的中医科目翻译成英文。1982年,我开始进行中医翻译工作。当时,所有人都是外行,翻译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经过多年的努力,由我主编、主审的医药著作共有30多部。”

 

我静静地听着,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孜孜不倦,精于专业;夜以继日,钻心书法的画面来。一个人单独在行业内做出成绩已属不易,朱老却集教育家、翻译家、书法家为一身,中间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可想而知。

当我问及工作和业余他对时间分配时,朱老感慨:“我把青春贡献到中医翻译事业上。直到退休,从未间断

 

我在来之前做过功课,朱老的书法在八十年代已经名扬中原,在近些年里,他的书法作品也是代表国家级别,展出了不少。由他主编译的《中药传奇》曾在德国世界优秀图书博览会中展览,他翻译的《方剂学》也被多所学校作为教材使用。他依靠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成为中医翻译的权威。而今他被选入《中国大美术家》,也算是汗水浇灌成果,写就了名誉。

 

曾有书法评论家称赞:“朱老是学贯中西的翻译家兼书法家,为当代书家树立了新标杆,也使书法这门传统艺术的文化品位得到切实的提升。”文章写道,“杂取百家,而不死守一途,志在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面貌。朱先生书法面貌丰富,博涉多优,兼擅楷、行、草诸体。其楷书端庄而不板滞,宏伟而不粗疏,蔼蔼然有庙堂气象。其行书流畅而不轻滑,自然而不随意,参差错落而又和谐统一,带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印记。最具特色的是他的草书。草书创作不仅仅关乎用笔技巧,更与书家的性格禀赋有密切的关系。朱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充满激情的人,这种性格最适于写草书。故其草书作品气韵畅达,骨力遒劲,使转纵横,得心应手。”

 

我拿出这段问及他,朱老用一个习惯性的摆手动作“回馈”我。

我忽然想,这样的“回馈”是他面对外界肯定特定的“回礼”;也是是面对别人赞誉真诚的“谦逊”。他是真挚的,说起往日,不曾波澜壮阔;他是平和的,说起建树,没有丝毫骄傲。

我记得,读贾平凹《孤独地走向未来》,文中有一句:“圣贤庸行,大人小行”尘世不会让一个人轻易孤独,群居需要平衡,嫉妒会引发诽谤、扼杀、羞辱,打击,你若不再脱颖而出,你将平凡你要继续往前走,终于使人无法赶超。众生将为你欢呼。”

 

其实,每个专注坚持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他在独自的星球里运转,不停地运转,从来只与自己较劲,让昨天的自己与今天的自己比对,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获得良心的枕头,获得夜晚安宁的犒赏。

 

交流了一阵,朱老悉心地问我,大学读什么专业,平时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我一一回答,朱老说:“年轻人就要多读书,要有钉子一样的钻研精神,盯住了,就使劲往里钻。我年轻时候,为了写好一个字,有时候一练练到天亮;另外还有翻译起来,也是查阅资料,一查就忘了时间。”

 

“翻译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得兼顾中西语境,这个‘度’很难把握。”我说。

朱老眼神定了一下,高兴道:“是的,兼容并蓄,不能白描,也不可平铺直叙,所以翻译是件耗费脑力和心力的事情,跟书法一样,都需要先观、后思、再临摹、然后转化形成自己的风格。

 

聊之中午,朱老和爱人,带我们去大学食堂吃饭。

朱老一直夸食堂的米线好吃,我们一行五人一人一碗,边吃边听他说起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受苦,但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的事。

我问他为什么要学习外语,他说:“外语是走出国门的,可以与世界对话,中华民族有那么多优秀的文明,如果有人翻译一些著作,就可以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多一些了解,而不是误解。”

 

我说:“朱老,可以用德高望重形容您。”

朱老淡然道:哪有什么德高望重,不过是凭着一股子热爱,想把自己所悟到的那些,说给愿意听的人听。我义务收徒弟,收四百多个也是想让热爱的人,能尽量少走弯路罢了名家的帖可以临摹,但运笔徒弟们可以从我这里领悟,我毕竟是活生生的人,能为他们指点一二。

 

我问他:“最早是从王羲之开始临帖吗?”

他说对,要写书法,必须从名人名家开始,选帖、读帖,临摹,这跟读书是一个道理,要用有限的时间,尽量读名家的作品,学习吸收他们的长处。

我说:“四百多个徒弟,你怎么教他们呢?”

朱老说:“教,上所施,下所效;育,最终是教人做善而已。我教给大家的是我的经验,经验只是雏形的智慧,我更希望每个人做一个智慧的人,超越知识本身,有胸襟,有胆识,有格局,能担当,足够洒脱。”

 

我问朱老:“你最早是从楷书练习的吗?”

朱老说:“楷书是标准,先要端正态度,就需要一笔一划,慢慢来。书法艺术是供人们欣赏的,能从侧面反映中国文化的精髓等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考虑艺术的表现力和鉴赏性。”原来,这就是朱老从行楷转到草书的原因。

停顿了一下,他继续道:“做学问,做任何事,没有专注和认真精神是不行的。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成功,永远躲在专注的身后。”

 

我想起朱老还有教育家的身份,至始至终的谈话中他反映了教师的一种专注功夫;教师的一种基本水平;教师的一种平和魅力;还有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由于他以教育智慧引领,用教育理念贯穿情感激励,所以在他身边才围绕了那么多人。他给我聊的都是书法,但英文翻译和教育的专注表现力,都贯穿其中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告别了两位朋友,特意绕行到人民路附近的梧桐树下。风吹来,树叶轻轻摇动,风飒飒地吹着,叶子挥手向大地致意。我反复看见梧桐树用身体向上、向旁边延伸,逐渐和周边的梧桐树搭建了高大茂盛的天然拱桥,有人在此纳凉,有人在此经过,绿色的生命力异常蓬勃。梧桐树只默默地生长,独立于天地之间,读取奥义,只与天地精神彼此往来。

 

“在慈善方面,致力公益无私奉献;在思想教育上,不辞劳苦,孜孜不倦,默默耕耘,注重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在书法技艺上,传承创新,倾囊相授,诲人不倦......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他仍在继续前行。

 

美文.分享

人喜欢

没有了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